1 二氧化碳充装操作规程
1.1充装前应检查气瓶是否经过检验的气瓶,未经过检验的气瓶严禁充装;
1.2检查所有管路、接头、螺栓和电接点等是否准备就绪,所有管路接头部位的密封情况是否达到要求。
1.3充装泵启动
a)打开排液管线上的排液阀,启动电机,将泵转速调至150rpm,观察泵的运转是否正常;
b)正常后,逐步提高转速至600rpm,慢慢关小管道上排液阀逐步提高压力至5MPa;
c)检查活塞杆密封圈有无渗漏,杆上是否结冰,有渗漏时可将压紧圆螺母适当拧紧增加密封压力;
d)检查各接头密封垫有无泄漏;
e)一切正常后,将泵转速逐渐提高,达到所需的流量。
1.4充装
a)将气瓶摆放到充装排,用充装接头连接气瓶,打开3只气瓶角阀,开机前检查各阀门、气压表、充气管道有无异常,开回气阀门、液体阀门、启动电机打开调速器,调至500转/分,进行充液;
b)开启瓶阀时应缓慢操作,并注意监听瓶内有无异常响声;
c)当第 一只充满后,打开第四只,关闭第 一只以此类推;
d)充装流量不得大于8m3/h且充装时间不得小于30min;
e)气瓶的充装量应严格控制,确保气瓶在高使用温度(60摄氏度)正常使用;
f)充装完毕后关闭液体阀门、回气阀门、电机、检查各阀门、仪表、充气管道有无异常现象。
1.5 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000mg/m?。
1.6 二氧化碳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处理方法
环境危害: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产生温室效应。
危险特性:盛装液体二氧化碳的设备与容器遇高温、明火有爆炸危险,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。
灭火方法及灭火剂:用水冷却设备或容器,选用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。
灭火注意事项: 灭火人员须穿戴防护用品且用重雾水保护操作人员。
应急处理: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和防护服,防止液体二氧化碳灼烧。消除方法:关闭泄漏的钢瓶、贮槽阀门,并开雾水保护关闭阀门人员,若解决不了,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,驱散周围的人及动物。
操作注意事项:钢瓶装液体二氧化碳,须配戴安全附件,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钢瓶是否漏气,搬动时,避免滚动和撞击,贮存液体二氧化碳的容器须时刻检查容器的阀门、仪表等容器外壁。 储存注意事项:储存于阴凉、通风良好的库房内,远离热源、火源,防止容器破裂。
表一:不同充装温度下气瓶的高充装压力
气体名称 | 充装温度 | 在不同公称工作压力下的高充装压力/MPa | |||
15MPa | 20MPa | ||||
氧气 | 氩气 | 氧气 | 氩气 | ||
氧气、氩气 | 5 | 14.0 | 14.0 | 18.2 | 18.3 |
10 | 14.3 | 14.4 | 18.7 | 18.8 | |
15 | 14.7 | 14.8 | 19.2 | 19.4 | |
20 | 15.1 | 15.1 | 19.8 | 19.9 | |
25 | 15.4 | 15.5 | 20.3 | 20.4 | |
30 | 15.8 | 15.8 | 20.8 | 20.9 | |
35 | 16.1 | 16.2 | 21.3 | 21.4 | |
40 | 16.5 | 16.5 | 21.8 | 21.9 | |
45 | 16.9 | 16.9 | 22.4 | 22.4 | |
50 | 17.2 | 17.2 | 22.9 | 22.8 |
表2二氧化碳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
气体名称 |
分子式 | 由气瓶公称工作压力确定的充装系数,kg/L不大于 | |
20.0MPa | 15.0MPa | ||
二氧化碳 | CO2 | 0.74 | 0.60 |
1.7充装记录的填写
1.7.1充装记录应有专人填写,记录内容包括:
a) 充装气体日期;
b) 瓶号;
c) 室温;
d) 充装压力;
e) 充装起至时间;
f) 充装人;
g) 充装前剩余气体是否与将要充装的气体相同;
h) 异常情况记录。
1.7.2充装记录应保存不少于2年。
2氧气、氩气充装操作规程
2.1充装前应检查气瓶是否经过检验的气瓶,未经过检验的气瓶严禁充装;
2.2检查所有管路、接头、螺栓和电接点等是否准备就绪,所有管路接头部位的密封情况是否达到要求。
2.3启动充装泵
2.3.1启动前的准备
a)将泵与传动箱连接脱开;
b)拆开冷端法兰盖、过滤器、缸体、活塞环部分仔细用四氯化碳清洗吹干,复位装好;
c)打开传动箱盖检查内部有无异物,是否清洁,连杆销轴挡圈是否完好;
d)检查油位至油窗中心位置为准;
e)检查皮带传动部分,调节皮带松紧程度,盘车看是否灵活;
f)检查传动箱与泵中间体是否连接好,仔细调节连接螺栓,使活塞杆行程极限位置符合要求,用手盘车看有无卡滞现象,直至运行灵活为止;
g)检查各管路接头处连接是否可靠,气密性是否良好;
2.3.2启动与运行
a)打开排液管线上的排液阀,启动电机,将泵转速调至150rpm,观察泵的运转是否正常;
b)正常后,逐步提高转速至600rpm,慢慢关小管道上排液阀逐步提高压力至5MPa;
c)检查活塞杆密封圈有无渗漏,杆上是否结冰,有渗漏时可将压紧圆螺母适当拧紧增加密封压力;
d)检查各接头密封垫有无泄漏;
e)一切正常后,将泵转速逐渐提高,达到所需的流量;
f)停车时,先关闭管道的进、出液阀,将泵内的液体打尽后,关闭调速器,方可停机,再打开排空阀,将泵内的残液排出,然后关闭总电源。
2.4充装
a) 首先打开甲排,关闭乙排;
b) 打开液体阀,预冷机器1分钟,打开回气阀门,放掉已气化的气体,启动电机。
c) 打开调速器500转/分;
d) 当甲排达到所需压力时,关闭甲排总阀,缓慢发开乙排总阀,将甲排气瓶依次关闭;
e) 开启甲排总阀迅速关闭乙排,逐个卸下气瓶,依次类推;
f) 氧气或氩气在不同充装温度下气瓶的高充装压力见表一要求;
g) 当充装完毕后先关闭液体阀门,再关闭电机,检查各阀门无异常。
2.5充装记录的填写
2.5.1充装记录应有专人填写,记录内容包括:
i) 充装气体日期;
j) 瓶号;
k) 室温;
l) 气瓶充装重量;
m) 充装后总重量;
n) 充装人;
o) 充装前剩余气体是否与将要充装的气体相同;
p) 异常情况记录。
2.5.2充装记录应保存不少于1年。
2.6 空气中氧气、氩气的平均容许浓度
2.6.1当空气中氩气的浓度超过33%有窒息的危险,
2.6.2当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超过40%会发生氧气中毒。
2.7氧气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处理方法
环境危害:无
危险特性: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。氧比空气重,在空气中易扩散。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,放电可引发燃烧爆炸。
有害燃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
灭火方法及灭火剂:切断气源(或液氧)。用水冷却容器,以防受热爆炸。可选水,泡沫二氧化碳,干粉砂土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
灭火注意事项: 灭火人员须穿戴防护用品且用重雾水保护操作人员。
应急处理: 迅速堵漏或切断气源,保持通风。切断一切火源,严防静电产生,远离可燃物。人员进入现场须穿戴防用具。
操作注意事项: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持证上岗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应法规生产设备,管路要严格脱脂,劳动防护用具不得有油污。工作现场严禁烟火,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和急救物品,有良好的通风措施和静电系装置。充装速度<8m/s,充装时间不能少于30min,搬运时轻装轻卸,严禁抛滑滚。储存注意事项:避免和还原性物质共存,仓储地点距可燃物、道路、建筑,电器设备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。通风良好库房应有避雷设施。严禁烟火,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,大于10立方米的低温液体容器不能放在室内。
储存注意事项:储存于通风库房,远离火种、热源,气瓶应有防倾倒措施。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。
2.8氩气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处理方法
环境危害:该物质对环境无危险,对水体无污染。
危险特性: 氩本身不燃烧,但盛装氩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至爆炸,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。
灭火方法及灭火剂: 用水冷却火中容器,用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。
灭火注意事项: 灭火人员须穿戴防护用品且用重雾水保护操作人员。
应急处理: 切断气源,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,处理泄漏事故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处理液氩应配带防冻护具。若气瓶泄漏而无法堵漏时,将气瓶移至空旷安全处放空。
操作注意事项:密闭操作,加强通风,设有事故强制通风设备,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。持证上岗,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充装时要控制充装速度。充装时间不少于30min。液氩泄露严防冻伤
储存注意事项:储存于通风库房,远离火种、热源、气瓶应有防倒措施。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。
3.紧急停车
如有紧急情况发生,按下紧急停车按钮,系统自动停车。